这是上大新世纪宿舍保安的故事。
小哥炒饭一直是上海大学西门最受欢迎的摊位之一,小哥也是上大学生们时常挂在嘴边的红人。
“我凭什么要把我的研究成果免费给你,你赚钱了一分钱不会给我吧,你亏了还要骂我。”眼前这个西装笔挺的先生边笑边说着。一句玩笑话,却道出了许多财经评论员的心声。
乌兹别克斯坦地处中亚中心,自古就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。而今当代中国的“一带一路”建设,更加紧密了两国经济发展与文化交流上的联系。2015年的上海大学,有三位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年轻人因为不同的机缘相遇——22岁的康晓鑫和24岁的古丽雅获得了2015年孔子学院奖学金,29岁的阿其兹获得上海市政府奖学金。他们常被身边的人称为“半个中国人”,他们扬自己所长,编织着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的文化纽带。 就让我们聆听这三位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年轻人,讲述自己与中国的故事。
印象里的很多事情,过十年再说出来,是很不寻常的感受。
作为优秀毕业生从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毕业后,黄凯进入上海电视台担任编导,这份工作在常人看来已经颇为满意,但他却两年后选择辞职,全力投身于电影《上海公园》的拍摄中。究其原因,他说道,电视台的工作经历,使他“越来越清楚自己想要什么”。他对电影有梦想、有热爱,所以执着。这就是黄凯,一个中国电影人。